2013年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状况调查——以朝阳区P村和WSY村为例
北京作为首都,其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增长2.2%。2013年与2012年末相比,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28.9万人,在增加的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流动的就业人群,其城市融入程度的进程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在推进人口城市化过程中,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实施状况如何,是他们城市化的一项保障。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了北京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状况。
一 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现状
目前,北京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四个保险项目[1]。在对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推行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
从1999年出台《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开始,北京市先后在2001年制定了《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2004年印发了《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农民工可以在北京享受与户籍人口一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北京市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