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13年,传统音乐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中国国际民歌大会的举办、原生态唱法退出青歌赛、“十艺节”首设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古琴入“世遗”10周年纪念活动等,总体来说,进入“后申遗时代”的传统音乐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就具体项目而言,传承危机、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报告将从“保护情况”“研究情况”“成绩、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对2013年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总结。
一 保护情况
(一)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情况
2013年,没有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13年,山东省、黑龙江省、广东省、青海省、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传统音乐类详见表1。
表1 2013年新增传统音乐类省级项目情况
续表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新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类详见表2。
表2 2013年新增传统音乐类省级传承人情况
(二)政府保障工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在制度保障、财政保障、物质保障、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制定保护规划并施行
2013年,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了本区域内传统音乐的保护规划,包括中长期保护规划和短期保护规划在内,为传统音乐的保护提供了政府支持。
3月中旬,江苏省无锡市道教协会在市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