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北京西城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2012年7月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后在9月2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重申了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则,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北京市核心六城区2011年经济总量为1.13万亿元,占北京市近70%。核心六城区的发展实践将对首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从经济增长因素分解的角度,以西城区为主体,对首都核心六城区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经验比较。
一 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模型介绍
(一)理论分析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优化。前者考虑的是如何扩大投入增量,后者考虑的是如何优化存量,两者短期内存在矛盾性,长期又统一于提升发展质量。短期内扩大要素投入增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资源要素投入面临瓶颈制约后,必须考虑或最终要向提高要素存量的使用效率靠拢,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集约型、创新驱动型的内生增长。在国内外综合因素影响下,当前我国和北京市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难以为继,必须尽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发展和创新驱动轨道上来。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提升要素使用效率,即提高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