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2~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新型城镇化下的房地产业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目前各地新型城镇化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的关系经常引起争议,那么新型城镇化到底与房地产是什么关系?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的房地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试图对新型城镇化下的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与支柱性产业,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

自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之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为0.38亿平方米,2012年为10亿平方米;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也由2002年的24.5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32.9平方米(见图1)。

图1 2002~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将实现使用最少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