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增长模式的自我调整及地区市场整合
东亚增长模式转型不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才出现的,实际上早在危机发生之前,东亚部分经济体已经开始调整增长模式,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比如中国在2004年末提出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围绕这一方向逐步调整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迫使东亚经济体不得不加快调整步伐,转向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事实证明东亚之前的调整是有成效的,东亚也因此成为此次金融危机受害较轻、经济增长恢复较快的地区之一。
本章主要讨论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增长模式转型的影响、东亚初步显示的自我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以及东亚增长模式的前景。
第一节 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东亚增长模式转型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东亚经济特别是出口部门打击较严重,各经济体普遍出现出口部门下滑的情况,这一情况以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之间最为严重。在东亚遭受危机打击之际,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提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要求,让东亚承担摆脱危机的部分责任。这一要求实际上将东亚增长模式进一步推到被调整的浪尖上,客观上促使东亚进行积极的增长模式调整。
一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的影响:逐渐减少的外部出口市场
(一)2008年金融危机导火索——美国新经济和房地产泡沫的相继破灭
1.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和网络经济被称为是“新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新经济”美好前景的预期和市场的投机炒作使巨额资本涌入与网络科技有关的产业,并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