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进步指数
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进步指数分析,能够检验一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变化情况,将为切实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指导。由于ECCI 2014指标的调整,协调程度综合反映了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因此,年度进步指数分析方法也进行了相应改进(具体算法见第一章“ECCI 2014设计与算法”),计算结果为正值,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有进步,反之则表示退步。
一 全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指数
近年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生态文明水平保持连年上升的良好态势,2011~2012年度,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指数为2.92%,表明我国朝着美丽中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具体分析各核心考察领域进步态势,本年度,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都有所进步,但各方面进步尚不均衡(见图1)。社会发展进步显著,仍是推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主要因素;体现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系的绝对协调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而生态活力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较小,进步指数都在1%以内(各领域进步指数见表1),这也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取得进步感受不明显的根源所在。去除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仅考虑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和协调程度的绿色生态文明进步指数为1.8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