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三: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其中这样一条会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成也农村,败也农村。中国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出口竞争力强劲、经济增长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农村改革先走一步并获得成功有密切关系。同样,近若干年中国部分工业品销售不畅,传统工业的规模与中国人口规模严重不对称,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关系紧张,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在前几年呈下降趋势,这又与农村改革近些年相对滞后有重要关系。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背景
(一)农村社会转型的观察视角
这些年来,中国农村问题持续成为社会观察和评论的热点。社会各界的评论主要是从三个层次上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从政府的角度看问题,主要是谈论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政府在农民增收中的经验。这是一个相当功利的看问题角度,因为想增加农民收入是为了开拓农村市场,而开拓农村市场又是为了增加对城市工业品的需求,繁荣国民经济。
第二个层次是从同情心的角度对农民问题做出评论。但如果仅仅从同情心出发看问题,甚至用道德因素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农民历史作用的复杂性就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