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在两个既非完全重合但也不相互排斥的层面展开。其一为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1]其二为中国与不断扩大的欧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2]由于篇幅限制,不可能详细阐述每个欧洲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上述两个层面都会在本章中有所体现。
下文将通过对欧盟一中国经济关系以及单个欧洲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的考察,初步探讨欧一中贸易与投资的发展。本章的结构如下:首先概述欧洲对华总体经济战略、布鲁塞尔与北京日益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接下来简要评论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流入、流出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欧盟和欧洲国家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但不仅仅是从欧盟及非欧盟的角度,对中欧之间的贸易和FDI流动做数量分析;为了抓住欧—中经贸关系的基本要素,第四部分讨论欧洲公司在中国的经验,其中包括欧盟—中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后,对未来进行总结性展望。
一 欧盟对华经济战略的发展
尼考拉·卡萨里尼(Nicda Casarini)梳理了欧盟—中国经贸关系的演变,从1975年[3]开始发展到20年后欧盟发表务实的对华长期战略,[4]从“二等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5]伴随着欧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欧盟—中国的经济联系在这个阶段显著增强,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6]1978~2005年间欧盟—中国的贸易增长了60多倍,达到2100亿欧元。[7]
有关中欧关系良好发展的证明随处可见。[8]下文按时间排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