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市民化制度与政策,促进农村流动女性发展
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不仅是地域的流动、职业的变化,也是他们获得新的社会位置和社会地位的过程。[1]那么,对于农村流动女性而言,她们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除了地域、职业的变化之外,是否意味着新的社会地位的获得?她们在城市的生存发展状况如何?是否实现了“在流动中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全面市民化转型与城市融入既是衡量农村流动女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她们进一步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她们真正实现“在流动中发展”面临的第一要务。那么,农村流动女性在全面市民化转型与融入城市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障碍?如何突破瓶颈,促进农村流动女性发展?当前,这些问题尚未进入国内学者研究的主流领域,因此,加强对农村流动女性发展相关问题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这里本报告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妇联发布的相关数据以及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湖北省如若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于2013年联合开展的流动女性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流动女性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促进流动女性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流动女性共同发展与共享现代化成果。
一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工概念[2]产生以来,农民工群体就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社会流动、社会地位与社会分层,就业与劳动权益维护,社会资本、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自我认同、社会适应与城市融入以及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