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分布状况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使美国国内形成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与衍生品泡沫,最终引爆了危机。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开始反思美元本位制的缺陷,并提出多种改良或取代美元本位制的全球储备货币方案。此外,以IMF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也明显提速。本文试图从储备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两个层面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分析危机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特征与缺陷,第二部分介绍、比较和评价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一 危机爆发前的国际金融体系

(一)美元本位制:单极信用储备货币体系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Dollar Standard)。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行使着全球计价尺度、交易媒介与价值储存的功能。

与金本位制或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美元本位制的最大特征是一种信用储备货币(Fiat Money)体系。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以固定比价与黄金挂钩,货币能够按照该比价与黄金自由兑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以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美元再以固定比价与其他各国货币挂钩,美元能够按照该比价与黄金自由兑换。而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元币值不再与任何贵金属或者实体商品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