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自2009年美国重返亚太并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优选路径以来,亚太区域合作随即进入一个新的“框架重构”阶段。[1]在中国崛起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正在进行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或将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
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不同,东亚合作长期呈现多重框架相互牵制的复杂局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东亚地区因历史问题和领土(海)主权争议,一直缺乏地区认同感,导致国家间战略互信度低,这也成为东亚国家尤其是大国间建立合作机制面临的最大障碍;[2]二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趋同和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导致产业间竞争日趋激烈,[3]敏感产业调整的社会成本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因此成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阻力;三是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客观上加剧了东亚秩序的内在张力,[4]制度复杂性作为当前东亚地区的一种客观现实,正在成为东亚国家制定区域合作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的结构性因素。[5]正是东亚合作的“市场驱动型”特征决定了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必然是一个“竞争性博弈”过程,而利益(政治、安全、经济利益)和观念(文化传统、历史记忆、意识形态)的差异则决定了东亚尤其是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的碎片化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6]
有鉴于此,作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