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北京市就业人口行业分布的变化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北京市常住人口现状及特征分析——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人口调查。这次抽样调查得到了北京市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最新资料,为了解、掌握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教育、就业、迁移流动的变动情况,促进首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北京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00年、1990年、1982年、1963年、1954年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北京市常住人口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1]

一 概念界定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口径,“常住人口”是指:调查时点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均在本市的人口,以及居住地在本市但户口登记地为外省市,并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常住人口”包括北京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流动人口两个部分。

本文立足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常住人口数据,与以往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涉及18个区县、303个乡(镇、街道),1207个村(居)委会的1208个调查小区,共调查登记全市常住人口2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89%。[2]

由于历史原因,1954年、1963年、1982年、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为本市户籍人口,不存在“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常住”的时间标准为一年,空间标准为跨县市。为了反映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流动和流向的急剧变化,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进行登记,一个人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