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公交、地铁奥运专线日客运量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交通保障与交通组织分析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一次国际性的盛会,有全世界204个国家及地区共同参与。依据《奥运申办报告》,奥运交通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媒体、贵宾享用舒适、安全、准点、可靠、快速的专用车辆和专用交通线路,保证观众及时、安全、顺利观赛;提倡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奥运会对社会日常生活秩序的影响;交通设施和服务项目照顾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和奥运会专用车辆均使用清洁燃料。”

北京依据上述目标,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全面实施了各项交通保障措施,交通运行安全有序,赛事交通服务便捷高效,公共交通运力保障充足,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顺利,全面实现了赛事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和谐运转,全面兑现了申奥承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交通保障工作与交通组织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对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交通组织和各项交通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分析,我们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政府、市民在交通发展、交通消费上也逐步取得了共识,探求了一条快速机动化特大城市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 奥运期间交通需求状况分析

(一)北京市日常交通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北京市统计资料,截至2007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2008年6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32万辆。

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五环范围内,早高峰(7:00~9:00)期间,快速路平均速度为31.39km/h,主干道平均速度为21.12km/h。晚高峰(17:00~19: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