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5年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东北地区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估与分析

自主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当前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与竞争日趋激烈,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东北地区有自然资源优势、农业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缘优势、能源优势和人才储备优势,但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部区域相比较,主要是总体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而使东北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期释放不出来。在今后的区域竞争和发展中,东北地区能否真正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否逐渐提升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化、培养和提高。

一 东北地区发展自主创新的基本状况

(一)东北三省的科技活动整体状况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东北三省曾经长期是中国的基础工业基地,与之相配套,许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相应地建立起来,这使得东北三省的人才资源积蓄十分丰富,经济实力也较雄厚。但是今天许多人都将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这是一种错觉。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GDP之和不到全国的1/5,属于“弱势地区”。而东北三省的经济实力虽不能算“强”,但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东北三省的GDP之和占全国的比重为13.4%,2005年为9.23%,20多年也只下降了4%左右。

从综合科技水平看,2005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辽、吉、黑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分别排在全国第六位、第12位和第15位,辽宁显然处于全国的上游水平,吉林和黑龙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