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中国城市的科学发展评价

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3亿,城镇化率提高10.4%,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规模巨大且方兴未艾的城镇化浪潮,不仅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更引导着数以亿计的农民从农耕社会迈入城市文明和现代社会的门槛。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日益突出,如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滞后于城市建设,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社会结构变动、利益关系调整对社会和谐形成的冲击等。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既有体制和政策的因素,也有历史和环境的因素,更有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因素。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即时监测城市发展动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并促进中国城市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 城市科学发展评价的理论依据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理论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包含了四层含义,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进行城市科学发展评价的基本理论依据。根据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