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96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构成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长期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不尽合理,资金短缺制约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愈来愈大,融资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在充分利用原有融资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满足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需求,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经历着从传统经济体制下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作用,受到了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逐年上升。表1是关于中国在1952年、“一五”至“十五”以及“十一五”前3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基本情况。

表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八五”期间投资总和是2449.56亿元,是“七五”期间的5倍,而进入“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仅2006~2008年三年中,中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投资就高达2万多亿元,占GDP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