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滨河家园生态移民产业模式结构图
所属图书: 生态移民与发展转型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宁夏县外移民:和顺新村和滨河家园案例

县外生态移民是宁夏“十二五”移民规划中最主要的移民安置模式。县外生态移民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移民工程整体性成败的关键。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在“十二五”移民规划中是一个重要的移民安置区。仅银川三区——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就将安置移民5444户,22800人,其中:生态移民1387户,5800人,占移民总数的25.4%;劳务移民4057户,17000人,占移民总数的74.6%。银川三区的移民全部来自宁南山区的彭阳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县外生态移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不仅在生态移民安置区——金凤区良田镇的和顺新村与兴庆区月牙湖乡的滨河家园进行了实地调查,而且前往移民迁出区——彭阳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彭阳县被列入县外移民规划的区域,人们更愿意选择“生态移民”,而不愿意选择“劳务移民”。农民出于传统观念和迁移风险的考虑,认为“生态移民”是“有土安置”,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本,有了土地才觉得踏实。我们认为,对既有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产业模式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农民生计和社区治理研究是探索生态移民长效发展机制的基础。在下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凤区和兴庆区的移民安置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产业支持模式,迁入移民户所面临的生计转型和社会适应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第一节 作为蔬果基地的生态移民村

和顺新村位于银川市南郊的良田镇。事实上,良田镇是具有近30年历史的老移民聚居区。良田镇前身系芦草洼铁东乡,1985年由泾源县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