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两型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把握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一个封闭型、温饱型的农业县转变为开放型、小康型的工业大县,成为著名的“三湘第一县”。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长沙县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转变方式、调优结构、城乡一体、普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为支撑,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抢占“又好又快、科学跨越”的制高点,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结构优化、科技支撑、高端迈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 长沙县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经济规模逐年扩大
工业总产值逐年迈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关。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12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37.8%,年均增长27.9%;完成工业增加值345.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56.3%;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2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62.4%,年均增长29.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12.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62.2%。规模以上企业387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46家;亿元企业个数80家,比“十五”期末增加38家。
2011年,全县工业增幅进一步加快,实现工业总产值1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工业增加值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快于全县GDP增速5.6个百分点。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