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调查报告(2012)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扮演着维护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安全网”角色,在缓解社会问题、消减社会风险、调节社会分配、整合社会有机团结、促进社会成员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迅速。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指导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在覆盖范围方面,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正向着全民覆盖的方向发展。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例,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继续稳定在高位,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1]在社会保障支出投入方面,政府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据历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统计显示,2007~2010年,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的年均增速达到18.6%。[2]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项目中,医疗卫生支出为6367亿元,同比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1144亿元,同比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为3833亿元,同比增长60.8%。[3]可以看到,社会保障在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力度不断增强。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项目组将有关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社会状况调查”课题组调查问卷组合在一起,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3~6月,项目组先后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6省对近3500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共获得样本3417份,有效样本2786份,有效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