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晋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晋江市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到现代工贸基地、从农村集镇到中等城市、从温饱不足到宽裕型小康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实力连续18年位列福建各县市之首,成为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和排头兵。晋江的探索和成功实践,展示出新时期“晋江经验”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今年是晋江撤县建市2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10周年,科学总结新时期晋江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鲜活经验,不仅有助于晋江自身的继续发展,也能够为全国其他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益参考和先行的示范效应。
一 新时期晋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丰富了新时期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生动实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1987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长远目标构想,十三大正式将“小康水平”列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奋斗目标。[1]到2000年第二步战略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进入新世纪后,立足于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构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从新的实际出发,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的更高要求,把2020年目标从GDP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