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徽村的地理位置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历史视野中的徽村

本书属于田野调查基础上的个案研究。其追求的理论解释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事实的全面描述基础之上。因此,要阐明旅游场域的结构与再生产机制,必须首先说明旅游场域生成的宏观背景。在旅游场域空间里,存在许多不同的行动者。其中包括游客、东道主、旅行社和导游、投资者,还有政府管理部门等。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占据旅游场域的一个位置,而“他们以及所占据的位置又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现实,包括政治经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伦理道德、人口素质、自然环境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因此,在本章里笔者以历史的视角分析徽村旅游之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这部分构成徽村旅游发展的“箱底”[2]。同时,它又形塑着徽村场域中各类行动者的惯习特征与场域的自主化过程。

第一节 区域背景

桃源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东邻浙江省开化县,北接安徽省休宁县,西、南面分别与本省的景德镇市、德兴市、乐平市接壤。桃源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桃源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设县后,唐至五代隶属歙州,元属徽州路,明清皆属徽州府,至1934年仍属安徽省管辖,此后几经变化,现隶属江西省上饶地区。[3]桃源县域呈椭圆形,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947.51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

桃源地处亚热带,属东南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7℃。境内山多田少,地处偏僻山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群山屏立,西南丘陵绵亘,北区山峰似太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