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均衡分析
第3章分析了公共住房政策的适度供需均衡,并对公共住房产品供需数量、质量及其动态均衡进行了理论分析,构建了公共住房产品需求和供给数量的预测模型。然而,从政策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来看,贯穿于供需体系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无疑是评判城市公共住房政策成败得失的另一个重要框架。本章将从一般社会公共政策的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情况展开对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和需求公平关系的具体分析。
4.1 一般公共政策的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分析
4.1.1 公共政策供给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按照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效率是表征产出大小或高低的标准,是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水平的反映。因此,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和产出标准,以及为满足该状态和标准所需的最优条件是效率优化的目标。公共政策的供给效率即表征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能力和水平的指标。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要想真正起到作用,实现政策目标,在政策供给上必须要确保效率,要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使政策成效得到体现,否则,政策供给效率体现不出来,就要调整政策,甚至朝令夕改。这是公共政策设计和执行中应该避免的情况,但事实上在社会公共政策实践中又屡见不鲜。影响公共政策供给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如下:
4.1.1.1 政府行为能力
政府是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组织。现代政府理论给政府角色定位是“服务型政府”,其含义在于纳税人供养政府的目的是要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传统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