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创新:以浦东新区河道治理为例
浦东新区非常重视水环境的治理与改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举措,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2006年开展了万河整治,2007年开展了以消除黑臭河道为目的的河道整治攻坚战,首次摸清了新区黑臭河道的数量及成因,并由此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及河道水质跟踪监测,同时积极探索最佳的引清调水方案,有效改善内河水体水质。
浦东新区于1999年进行了上海市第一次水资源普查,2011年又进行了上海市第二次水利普查。纵观这十余年河道水质变化情况,表明通过大规模的河道整治,河道水质恶化趋势已得到遏制,主要河道水体水质朝好的方向转变。本文根据2011年普查数据对浦东新区河道汛期、非汛期水质进行评价,并与1999年第一次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历年河道水质监测结果,综合分析2000~2014年新区骨干河道的水质变化趋势。
一 浦东河道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一)浦东新区水资源情况
1.水资源数量
2011年浦东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70.7毫米,折合径流深为375.8毫米,年径流量为4.55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开采量为393.86万立方米,回灌量90.18万立方米,实际净开采量303.68万立方米。浦东水闸引入长江和黄浦江总水量为16.84亿立方米。
2.水资源质量
浦东新区引水主要通过三甲港、张家浜东闸和五号沟等水闸,长江水质一般为Ⅲ~Ⅳ类;黄浦江水质一般为Ⅳ~劣Ⅴ类,汛期可达Ⅳ~Ⅴ类,非汛期为劣Ⅴ类;通过大治河引入浦东新区的水,进入浦东境内水质大都在Ⅴ~劣Ⅴ类。区内市级河道4条,南北河道有浦东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