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心村结构与发展模式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新农村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水源区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农村规划建设将成为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水源区面积辽阔,对村庄进行全面实地踏勘的工作量相当巨大,因此,本章主要以西峡县域为例对水源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一 新农村建设背景

(一)国际背景

1.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活动已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等使全球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它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学技术和产品的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芭芭拉·思多林斯,2002)(见图8-1)。

图8-1 生产方驱动和购买方驱动的全球商品链结构示意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严峻挑战。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冲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抢抓危机中的机遇,重点做好国内相关建设。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全球城市化

全球已经历过三次城市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端于欧洲,以英国为代表,伴随着工业革命,17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为20%,1850年达到50%,到1950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