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人大中的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研究背景
议会女议员的比例是联合国用于衡量各国性别平等情况的主要工具,是“性别不平等指数”[1]的核心指标之一。就中国来说,人大女代表比例不仅是衡量妇女参政水平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与世界女议员比例不断提高的趋势相比,中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在近30年来呈现停滞不前的徘徊局面,在女议员比例的国际排名也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11年11月的第52位。[2]女代表在人大中的参与状况以及制约妇女参与人大的种种因素,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从以往国内的研究来看,虽然对这一问题关注得较多,但研究成果较少,仅有数篇论文涉及人大女代表问题。如2007年浙江省妇联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人大女代表的调查和访谈,描述了人大女代表参政议政状况,分析了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但对原因的分析比较简单和主观。[3]缪珍南从修订《四川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是否写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时,女代表比例应不低于25%”这一条文的争论入手,论证了规定人大女代表比例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4]邓飞的硕士论文分析了人大女代表参政的制度困境,从妇女组织、人大选举制度过程等分析了限制妇女参与各级人大的诸多障碍。[5]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有关妇女参与人大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还缺乏整体性的描述。
一方面,研究成果很少而且存在着诸多局限,另一方面,关注这一问题的各界人士尤其是相关决策部门,对于人大女代表比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