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同种”下的陷阱——试论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
一 《和文汉读法》的意义何在?
我们有时常自叹弗如,作为20世纪80年代来日留学的一代,不管在翻译介绍日本的学术著作上,还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上,较之20世纪初期的那一辈留学生,都相差甚远。站在图书馆里的书架前,更让人汗颜的是我们这一辈的局限性和专业的偏颇性昭然若揭。谭汝谦先生有文为证:在中日翻译史中,甲午以前300余年的萌芽期(1660~1895年)仅有12种中译日书,且9种为日人所译。而第一过渡期(1896~1911年)的15年间,中译日书便骤增至958种
作为梁启超研究的一环,夏晓虹早就关注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