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四川省文化馆、文化站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四川新型城镇化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中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1]等问题日渐突出。各级政府与学术界逐渐意识到促进高效、环保的绿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还能扩大地区及全球影响力。目前四川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首位[2],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从“省域”这一中观层面,研究绿色文化产业与推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

一 绿色友好:新型城镇化需要发展绿色文化产业

(一)绿色文化产业的特点

绿色文化产业除了文化产业的共性之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生态性”和“科技性”。

作为“无烟产业”,绿色文化产业天然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绿色文化产业中既有直接与生态有关的内容,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就有“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园和海洋馆、水族馆管理服务、野生植物保护、植物园管理服务”等景区游览服务,亦有其他类型的不进行直接物质制造的娱乐休闲服务,充分体现了绿色文化产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性。

从绿色文化产业的内涵来看,文化产品满足了人们超越一般物质生活需求之上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基于创新的思维与有效的技术实现对文化资源禀赋的开发和利用[3],进一步凝练与发展为文化产业。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绿色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产业产品的不同形态,绿色文化产品的科技性、虚拟性,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产品在效用上的差别——绿色文化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