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1~2013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及比例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现状与中国战略选择

一 背景:网络空间的结构与特征

全球网络空间的发展,不仅让人们充分享受相互连接带来的收益,同时也对国家安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2013年4月,黑客窃取美联社的官方主账号,发布假消息称白宫发生两次爆炸、奥巴马受伤,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短期急剧波动。2013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E.斯诺登(Edward Snowden)披露美国秘密建设名为“棱镜”的网络监控系统,使如何制约霸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滥用其能力优势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2014年,美国商务部通信管理局宣布准备放弃对网络名称和地址分配机构直接监管的消息,更是将推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构变革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相关研究日趋具有其迫切性的需求。

“网络空间”是一个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空间。从结构上来说,全球网络空间可以看作由众多不同的“层”(Layer)自下而上重叠而成:最基础的是“物理层”,即众多提供关键服务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终端接入设备以及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有形或者无形的线缆;然后是“逻辑”/“代码”层,即运行于“物理层”之上的软件,这些软件构成并限定了最终用户使用网络的方式和限度,除非具备特定的能力,否则最终用户只能在“逻辑”/“代码”层限定的范围或者说给定的权限内接入网络并使用相关的资源;最后则是由具体的互联网用户所创造的“内容”层,即通过“物理层”以及“逻辑”/“代码”层传播的由具体用户所创造的内容。[1]

信息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