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本文的研究框架
所属图书: 求知乡土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为了发展的农业?——一个西南山村农业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支持的案例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业在农村发展中以及对农村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发展研究领域学术争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农业被视作低效率、充满了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萎缩的部门,李斯特、普雷维什、辛格等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阐明国家发展应当“先工(业)后农(业)”。刘易斯(1989)在他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中的主要观点就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实现工业化。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从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劳动力”,应当促进这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部门转移。赫西曼(1991)认为,由于农业缺乏联系效应,因而发展中国家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率先实现工业化战略从而实现不平衡增长。总的来看,尽管经济学家们都承认,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能为工业和其他事业供给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农业还能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和出口物资(即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但却不能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国家要发展必须依靠工业来把“蛋糕做大”。因此,经济学家对农业的看法往往是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他们提出的农业发展道路多是加强良种、化肥、灌溉、农药、机械等现代科技的投入,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使得农业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化。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了绿色革命和集约种植的各项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开始观察到绿色革命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农业地区,或在资源贫乏的农民中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