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所属图书: 东北地区城镇化道路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水平评价

第一节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城镇化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下,实现城镇化的方式和内涵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在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以及城市集聚力和实力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一)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趋缓

作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城镇化一直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基础、速度和已达到的实际水平不同,但城镇化发展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稳定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达到55.2%,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城镇人口总量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城市人口迁移及流动人口均有较大变化。2005年,东北地区总人口达107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930万人(如表3-1所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52.1%上升到2005年55.2%,增长3.1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水平比较,2005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43.0%,东北地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

表3-1 东北地区与全国城镇化率对比

从表3-1还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增速逐渐趋缓。2001~2005年间,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