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贫困测量 理论与方法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中国经济增长的利贫性测量

一 引言

随着一国经济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是收入差距扩大,贫困人口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受益,最终结果是随着差距的不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和社会矛盾突出。贫困人口的消费弹性大于富裕人群,若贫困人口的收入得不到有效改善,则整个国家的内需就难以扩大,致使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进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自从拉美等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来,增长是否有利于穷人这一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长向着不利于穷人的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导入有利于穷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明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判断增长是否有利于穷人,首先需要对有利于穷人的增长进行定义;其次需要根据定义确定测量方法;最后对数据进行测量,进而给出明确的政策含义。本章第二部分讨论已有的关于利贫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第三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增长是否有利于穷人进行测量并进行原因解释。

二 利贫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根据文献综述发现,对有利于穷人的增长给出了三种明确定义和测量方法:第一种是Kakwani和P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