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区域文化产业的概念
中国的文化产业研究逐渐被国内的学术界厘清为三个层面的研究视野: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分析和战略研究,企业(微观层面)的产品分析和商业研究以及区域(中观层面)的资源分析和发展研究。自“十五”时期的结束、“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区域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
“区域文化产业”是一个条块结合的概念。文化产业是特定行业,是“条”;区域是一个范畴,是一个行政与地区结合的概念,是“块”。“区域文化产业”介于国家文化产业(即中央)与地方文化产业(即微观文化单元)两极之间,按行政区划分割可有全省(包括省、直辖市与自治区)范畴的文化产业、地级(地区与地级市)文化产业、县级(县或旗)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村文化产业五个层级。区域文化产业还包括省际(数个邻省,如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三角、西部民族地区等)、地际(省内或邻省边界地区,如中原合作区)文化产业。[1]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可以查阅的参考文献比较有限。其中,齐勇锋对中国地区文化投融资资本体制改革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2]孙文清提出了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污点策略,[3]胡惠林认为依据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4]夏国英提出区域文化产业的组织经营需要有“形式价值”、“心理竞争”及“风险战略”的新理念。[5]还有赵冰等利用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