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丘陵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 太行山丘陵区资源与农业经济概况
太行山是我国北方的一条大山脉,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海拔100~800米的低山丘陵区是太行山的主体,也是该区重要的农业和林业生产基地。太行山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14℃,存在区域差异,一般是西北段气温低于西南段,中山区低于低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30~800毫米,较平原地区偏多。4~6月份的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9%,常形成旱灾。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7%,暴雨强度大,易造成山洪暴发。
太行山区在历史上曾是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之地,在元朝以后,由于战争频繁,加上乱砍滥伐,森林面积迅速减少,致使大部分深山森林演变为灌木林,而浅山区的森林则被砍烧殆尽。目前,太行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工副业分别占到23.7%、12.8%、8.9%和54.6%。
太行山区土地总面积约1123.6万亩,人均土地5.21亩,耕地面积约332.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6%。东北部低、中山区是以断块中山为主体的侵蚀山地,水土流失明显,荒山面积较大,耕地较狭窄。由于陡坡地分布面积较广,蓄水防洪、保持水土、造林育草、发展果树和经济林是开发山岭坡地的重要措施。西南部低、中山区主要是中切割低山和中山,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中山和低山陡坡地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对陡坡地的合理经营至关重要。东麓丘陵盆地区为浅切割低山丘陵与拗陷盆地复合分布区。低山丘陵间有开阔平缓的侵蚀谷底,山间盆地普遍覆盖有黄土层,其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