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的高昌政治史研究概况
汉唐时期的吐鲁番盆地,大致经历了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等几个阶段。虽然传世文献对高昌的记述,主要集中在正史的西域传中,但少之又少,许多史事不清。自20世纪初以来,吐鲁番盆地出土了大量文物和文献材料,为高昌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吐鲁番出土的大批文书、墓砖中,有关高昌郡和高昌国时期的资料,较之以往的总和还要多许多。随着这些文书、墓砖相继出版了录文本和图版本,极大地推动了高昌郡和高昌国(以下简称高昌)史的研究。学者们在《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一编、二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敦煌研究》、《西域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吐鲁番学研究》、《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会报》等书刊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论文,有力地推动了吐鲁番学和相关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西域史的研究,而高昌政治史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本文拟就近百年来高昌政治史研究的概况作一回顾总结。
一 高昌纪年与年号
研究高昌史,高昌国始于何年是必须面对的。传世文献几乎都以公元460年柔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作为高昌国之始。当今学者大都持此说。然而,有些学者则认为,高昌国之始,应在公元443年沮渠无讳号称凉王之时。[1]似乎后说更符合历史史实。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研究高昌史的重要资料。利用吐鲁番文书,首先要解决的是纪年、年代问题。高昌郡时期(327~442),高昌先后处在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的控制之下;高昌国时期(443~640),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