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续表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以区为本:香港慧因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育调研报告

一 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中要求“在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编写的学校课程中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年12月22日)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2]

香港长洲是位于香港西南方海域的一个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万人,大部分为明代以后来自广东省内各地的移民后裔,分属潮汕、客家、广府等不同民系。由于历史上环境的相对独立与封闭,造成长洲的经济发展相对香港本岛地区较为缓慢,同时让长洲的传统文化、民间信仰习俗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与传承,目前存有影响力比较大的长洲太平清醮的抢包山、飘色以及北帝诞、天后诞的神功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洲社区的文化认同度高、凝聚力强,社区居民有强烈的保存、保护、传承、弘扬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意识。

长洲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以下简称“慧因中学”)的核心管理团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大部分为本土生长的居民,对本地的传统文化熟悉,希望长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通过本土的下一代传承、弘扬下去,同时,希望将慧因中学办成服务于香港乃至国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中心。

慧因中学成功向香港优质教育基金会申请到资助资金,同时得到如香港民政事务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文化博物馆等长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