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报告四 粤港澳经济合作——基于广东经济转型的视角
一 概要
粤港经济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从内地方面来看,粤港合作的基本动力在于80年代工业化初期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以及储蓄/资本的极度缺乏;从香港方面看,利用内地富余劳动力和廉价土地资源以实施产业的战略转移和升级则是粤港合作的关键动力。
过去30多年的粤港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粤港澳三地再次面临共同的经济转型压力。可以看到,过去30多年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广东经济呈现失衡的状况:在总需求结构上突出表现为储蓄过剩和消费不足,在要素投入结构上表现为(低端)劳动力转移停滞和投资动力丧失,而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落后。另外,随着低端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以服务业为主的港澳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产业升级压力,其服务业发展水平(包括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在国际上并无显著的竞争优势。如何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已经成为港澳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在新时期,广东的制造业与香港、澳门的服务业是各自最为重要的比较优势。新时期,需要通过新的合作来促进广东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演进,来建立和完善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从而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和“广东服务”的层次升级;新时期,需要通过新的合作来弥补港澳自身经济结构的短板,提升其服务业的层次和质量,并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更为广阔的实体产业基础,进而巩固港澳“服务之都”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广东经济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