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情况(2002~2013年)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一带一路”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内涵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进一步扩大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古丝绸之路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型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构建奠定了新的基础。

图1-1 中国对外贸易情况(1990~2014年)

回顾历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过历史性的作用。丝绸之路不仅实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的互通有无和技术、人员、思想的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融。今天,同样是在古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额也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见图1-1)。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福利水平。[1]

作为新时期中国实现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构成了中国面向欧亚、亚太及印度洋沿岸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格局和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的新框架。“一带一路”的构想就是要以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为主线,以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优先方向,在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