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同比增速和中日关系指数
出版时间: 2014年02月

中日关系紧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已经出现了两次低谷。第一次是2005年,因日本谋求“入常”和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中国民众反日情绪升温,爆发大规模集会游行和抵制日货的抗议活动;2006年8月15日,即将卸任的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此后两国领导人积极改善双边关系,中日关系得以走出低谷。第二次中日关系出现紧张始于2010年9月的撞船事件,2012年,由于日本突然抛出“购岛议题”,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中日关系再次跌入低谷。

目前,中国和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而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和恶化,势必会对这一贸易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但回顾历史,前述两次中日关系紧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似乎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2005年至2006年间,中日政治关系形势严峻的同时,经济关系却同政治关系保持了一定的脱钩,双边贸易保持了相对积极的发展势头。对此,学术界通常将其总结为“政冷经热”。但是,自2010年以来的中日政治关系的紧张似乎已经导致了“政冷经冷”现象。

2013年8月,《中国日报》舆论调查报告显示:关于今后日中关系朝“政冷经热”还是“政冷经冷”方向发展,两国民众的回答均与精英阶层出现了分歧。日本民众中选择“政冷经冷”的比例为40.1%,超过选择“政冷经热”的比例(32.1%);中国民众的回答类似,上述两个比例分别为56.5%和38.3%。与此同时,日本的精英阶层中选择“政冷经热”的人为52.5%,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