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概述
一 中国古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简述
据史料推断,大约在夏朝(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在我国出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行商阶层开始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开始出现集市进而有了城市,城乡社区并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开始出现。古代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容主要涉及水利建设、道路桥梁修建、兴办教育和救灾恤民四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河工和引水灌溉。夏禹治水,秦朝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大兴水利工程,使关中地区形成了庞大的水利灌溉网。唐代在工部之下专设水部郎中和员外郎,掌管全国水利和灌溉之事,据水利建设记载,唐代修筑的河塘渠坡就达300处之多。宋朝修浚了蔡河、五丈河,开凿金水河,后又修正了淮河水系和岷江灌区。南宋时又着力整治了长江三角区内的水系和湖泊。清朝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累计花费白银3000多万两,用于兴修水利灌溉工程。
第二,道路桥梁修建。早在夏朝就有“禹开九州,通九道”之说。秦朝动用大量民力修建“五尺道”、“驰道”、“直道”、“新道”,汉朝也大规模修建“西南夷道”、“褒斜道”,此项徭役主要由更卒(一月一更,是为卒更)完成(《汉书·昭帝纪》)。魏晋南北朝时道路建设主要由杂役完成。至隋唐时期,又由正役负责道路修建,其规模影响之大,甚至造成“妇人夫役,修平道路,盖其常也”(《新唐书·韩婉传》)。北宋、元朝、明朝年间,桥梁、道路建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