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信息产品的需求曲线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的定义

市场起源于古代社会对于固定时段、固定地点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的称呼,这种交易场所是为了减少交易者搜寻成本而设立的。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市场经济得到高度发育,市场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交易场所,如农贸市场、百货商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其二是指交易行为的总称,即成交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价格、配送、安装、售后服务以及交易主体等。当谈及市场大小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指交易场所的大小,更主要的是指交易行为是否活跃。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市场交易已经不再需要交易者的面对面了。现代市场已经越来越脱离空间位置的概念,越来越走向虚拟化。据此,现代经济学将市场定义为特定商品及其买卖双方的集合,这一定义已经不再具有交易场所的含义。

(二)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定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出了超过本人需求的产量,但同时又缺乏其他种类的产品,这就产生了生产者之间互通有无的产品交换需要。为了实现产品的交换,人们临时约定交易时间和交易地点,随着交易的反复执行,临时的交易时间和交易地点逐渐变成了习惯而被固定下来,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市场。

生产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一开始是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易。物物贸易有两个缺陷,一是买卖双方的产品匹配搜寻成本较高;二是不同物品的交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