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城市化道路的反思
一 中国城市化全景
(一)中国城市化过程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城市屡历枯荣,长安、开封、大都等都曾盛极一时,但是城市化进程几乎徘徊不前。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86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只有10.6%;而当时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是29%,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过60%。在1950~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内地仅由11.2%上升到19.4%,年均仅增加0.27个百分点。[1]显然,新中国是在一个起点极低的基础上开展城市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缓慢和稳定发展时期(1950~1956年),冒进时期(1958~1960年),下降或徘徊时期(1961~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彻底摆脱了长期起伏、徘徊不前的局面,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依次经历了城市化发展的稳步推进时期(1979~1994年),加速推进时期(1995年至今)。中国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逐年增加,比重也逐渐上升。1980~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4.2%,高于低收入国家4%的平均水平。截止到2004年,中国城市人口有5428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1.8%,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无论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的速度,还是从城市化的质量和结构来看,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总量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