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对比情况(自我评估)
所属图书: 关注留守儿童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都开始充斥着农民工的身影。农民工进城,在今天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一向以土地为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的农民之所以要选择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考虑的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脱贫致富,而且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为其子女当前或未来的教育积攒费用,从而使他们的下一代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

在很多西方国家,迁移的农民能够在新的居住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购置新居,并逐渐获得与当地人同等的权利。他们能和当地人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并获得同等的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然而,中国的情况却不尽然。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不仅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也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的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