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日本贸易额及日中贸易额变动
所属图书: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战后中日双边贸易的展开及演进

战后,中日贸易受国际环境、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和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呈现不同的特点,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日益优化,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两国从双边贸易中获取的利益日益增大,目前已经成为双方重要的贸易伙伴。总体来看,中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不时遇到一些坎坷,出现一些矛盾与纠纷,但大的方向没有出现大问题,大多时间内一直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从“二战”后至今天,中日贸易的展开与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中日贸易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上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政策,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只是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中日贸易在这种体制之下,虽有发展,但增长缓慢,并不时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干扰,步履维艰。但在这一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共同利益所在,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仍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为后来中日贸易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1949~1959年的小额民间贸易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中国政府既主张“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也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对于中日经济关系,更明确表示:“中日两国人民都极愿意在日本按照波茨坦协定实行非军国主义,而且是在民主化的条件下,和平共处,建立经济和文化的合作。”这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