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传谣与否”的树模型分析结果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北京高校学生的传谣意愿与谣传感知

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特征调查项目,第二部分为谣传特征及其感知(以下简称“谣传感知”)调查项目,第三部分为传谣意愿及其理由调查项目。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6日至2014年6月6日,样本为北京地区6所具有典型代表性大学(理工+文科;985+211+非重点)中的465名在校学生,其中女生289人,占62.2%;18~29岁有446人,占95.9%;无收入或低收入者有429人,占93.9%;本科生有327人,占70.3%,研究生有133人,占28.6%。人口特征选项存在少数漏填的情况。

一 传谣意愿及其理由

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忆最近听到或看到的一则传言(或传闻)”,并将“传言(或传闻)”解释为“尚未证实的报道、陈述、诠释、阐述和故事”。然后,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是否愿意与家人或朋友讨论该传言(或传闻)?”选项为0~10共11个等分刻度,“0”表示不愿意,“10”表示“非常愿意”。如果选择“0”表示不愿意讨论,则需陈述不愿意讨论的理由;如果选择“1~10”表示愿意讨论,则需陈述愿意讨论的理由。

在传谣意愿方面,表示愿意讨论谣传的有350人,占75.3%,表示不愿讨论谣传的有115人,占24.7%(2人拒绝回答,占0.4%,视为不愿讨论)。如果将标示传播意愿的11等分刻度转换成为文字表述,即“0”表示“不愿传谣”,“1~3”表示“勉强愿意传谣”,“4~6”表示“比较愿意传谣”,“7~9”表示“很愿意传谣”,“10”表示“极其愿意传谣”,可以看到在愿意传谣的学生中,勉强愿意传谣的占23%,比较愿意传谣的占26%,很愿意传谣的占17%,极其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