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生代农民工自尊研究
一 引言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年轻人。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的整体情感评价和体验,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其更广泛的含义是一个人珍视、赞许或喜欢自己的程度。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其发展状况不仅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联系,而且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自尊又作为一个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着广泛影响。[1]可见,自尊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均起着重要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其职业贡献却相距甚远,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这种情况必然对他们的自尊产生重要影响,进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自尊状况,对他们的自尊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 研究综述
2010年5月,全国总工会成立的由多个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历时两个月,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受教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