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调研样本年龄结构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中国水利设施建设及节水技术应用

第一节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一 灌区建设情况

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1991~2009年平均每年水旱受灾面积为3783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4.69%,因此,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水利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重点之一。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推动了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7月8~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水利工作已成为全党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农田灌排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593万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592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69%。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截至2009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共5844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56万公顷。按有效灌溉面积划分,50万亩以上灌区125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3万公顷;30万~50万亩大型灌区210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5万公顷。

从灌区建设的动态变化来看,与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