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测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近年来,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POS收单等业务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在国内蓬勃发展,交易量持续快速攀升。根据央行数据,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1]业务374.22亿笔,金额24.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3%和137.6%。另外,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3.3万亿元,到2016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41.3万亿元。

可见,第三方支付体系已成为中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接连出现的风险事件、安全问题以及支付机构倒闭等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致使监管机构采取多种方式着力整顿少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

一 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运行情况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牌照获取情况

2014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新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共计19家企业,累计已有269家企业获得牌照。本次获得牌照的企业分布于广东、北京、山东、重庆、湖北、广西、陕西、新疆8个省份,其中广东获批企业最多,达8家;北京、山东各3家;其余省份各1家。本批企业虽然多数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仍可以看到不少大公司的身影。如北京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用友软件的子公司;北京帮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是安邦保险;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是链家地产的子公司。可见,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看到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商机,并纷纷试水。

同时,还有27家已获牌照企业获得了业务类型拓展许可。如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