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流动人口有序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首都流动人口有序管理的宏观思维和基层治理

首都区位优势决定了北京必然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吸纳地。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既为北京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首都城市承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基于北京流动人口及其服务管理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提出了首都人口有序管理的制度框架及基层治理对策,以期在有序管理中实现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一 首都流动人口的现状与问题

1.流动人口的发展变化

从规模来看,2000年以来首都流动人口总量加速膨胀[1],2000年为256.1万,2010年突破700万,2012年增长到773.8万,12年间增加了517.7万,年均增加约43.1万;从比例来看,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8.8%提高到2012年的37.4%,即2000年首都每5个常住人口中约有一个外地人,2012年每3个人中就有1人来自外地。

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首都常住流动人口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从年龄性别结构看,平均年龄31岁,劳动年龄人口逾640万,青年人群职业竞争优势明显;“男多女少”格局未变,但女性比例增至45%,家庭化趋势明显。

第二,从户籍性质和教育程度看,农业户口占比超2/3,非农户口达227万,“同公民同待遇”呼声强烈;初中人口比例跌破五成,大专以上人口接近1/4,学历分化明显。

第三,从职业和行业结构看,职业身份“非农化”,职业结构提升,但仍聚集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两大职业领域集中了326.74万外来从业人员,占流动人口从业人员总数72.87%;第三产业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