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农村可持续生计和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农户生计策略的形成:基于农户模型的理论分析

本章利用农户模型说明农户生计策略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农户的非农兼业选择、农户的家庭劳动时间供给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策略的决定。农业的非农兼业选择在生计策略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兼业选择是农户非农多样化生计策略的基础,农户是否选择兼业,选择什么类型的兼业,直接决定了农户的非农多样化生计策略;第二,从农户生产类型选择的角度看,非农兼业具有优先性(Priority),这是由非农机会的稀缺和农业部门边际收益偏低决定的;第三,非农参与以及非农劳动供给水平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家庭劳动力的有效配置上,也反映在非农技术对农业技术的扩散,对流动性约束的放松等方面。当然,作为农户决策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其他复杂的因果关系,本章将在农户模型中有所涉及,但这不是本书关注的理论重点。

第一节 非农兼业选择

一 农业、本地非农经营与迁移的工资性劳动供给

在中国不平衡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生计活动仍然展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不普遍,以及自然条件造成的城乡隔离等使农业生产往往体现出更多的自给自足色彩。这种相对封闭落后的经济条件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生计多样性仍处于初级的和单一的发展阶段。城市和农村二元经济的劳动报酬率相差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至城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获取高于本地的工资;同时,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村当地,少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