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DSGE框架下经济动态效率研究
2.6.1 引言与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跃居世界前三位之列。为了实现快速增长,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倾向于高投资、低消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6%,而1978~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46%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一般水平(80%左右)。考虑到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期,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随着21世纪初爆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进一步凸显。这种高增长背后的隐患更加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以促进增长,忽视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最终会使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对于刚刚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增长结构亟须转型的中国经济,考虑经济的动态效率对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动态效率是经济增长领域和资本积累研究的核心问题(Abel et al.,1989),它是在微观经济主体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反映宏观经济增长模式效率的标准。若经济是动态有效率的,则排除了经济出现资本过度积累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行为人当期和未来的最优消费配置,使其效用最大化;若经济是动态无效率的,即资本积累过度,则说明投资产生的未来效用现值低于将其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因此必须减少投资、增加消费来提高福利水平,实现帕累托最优。宏观调控部门也可对资本重新进行跨期配置,进而改善全社会的福利。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是